各系教员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白树林 | 博士、教授
    2D/3D石墨烯填充高聚物复合材料

    高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热/电/力学性能研究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工程应用

    应用于微纳米器件热管理的热界面材料研制与应用
  • 曹安源 | 博士、特聘研究员
    纳米科技与应用研究
    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微电子器件、能源及环保应用
  • 崔悦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仿生电子学,包括仿生微纳电子学、柔性及可穿戴生物电子传感器、生物微机电系统、无线射频识别电子传感、及嵌入式生物传感系统等。研究领域高度融合各种仿生材料及电子材料以制造仿生电子传感器件,以实现器件的独特功能为目标进行材料选择、结构加工、器件制造、系统组成、及电信号测量的研究。
  • 董蜀湘 | 博士、教授
    铁电、铁磁材料,器件和理论
  • 郭少军 | 长聘教授
    材料电化学
    能源电化学
    电分析化学
    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光催化
    生物传感器
    材料催化医学
  • 侯仰龙 | 博士、教授
    磁性纳米材料
    新能源材料
    纳米生物医学
  • 雷霆 |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在医学检测、可穿戴、可植入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化学、材料学、生命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我们致力于发展新型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结合电子学与生命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发展具有生物医学应用有机高分子电子器件,并应用于医学检测治疗、可穿戴设备或可植入式芯片中。
    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
     有机电子学
     柔性可穿戴器件
     生物医学电子技术
  • 刘磊 | 博士、特聘研究员
    低维材料物理与新型光电功能器件

    1)二维材料异质外延结构的可控制备及物性研究
    2)二维晶体的新型光电功能器件: 手性分辨的光电探测器件、发光晶体管
    3)离子栅微纳电子学研究及传感器件
  • 孙强 | 博士、教授
    先进材料的模拟计算与设计
    1. 储氢能源材料:纳米结构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储氢特性;金属催化剂对储氢的影响;金属有机物及多孔高分子材料的储氢性能。
    2. 光-电,热-电及力-电转换材料。
    3. 功能组装材料。
    4. 环境材料: 模拟环境和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聚集、输运、离解与吸附。
  • 夏定国 | 博士、教授
    锂插入化合物
    低铂及非铂催化剂
    材料模拟计算
  • 杨槐 | 博士、教授
    1、蓝相液晶显示材料和TFT-LCD显示用液晶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制备;
    2、胆甾相液晶材料的分子结构、微结构及光学性能调控;
    3、液晶性激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制备;
    4、液晶性激光防护膜的分子设计与制备;
    5、液晶性多级防伪涂料的分子设计与制备;
    6、液晶性光增亮膜和扩散片的分子设计与制备;
    7、温控调光膜的分子结构、微结构和热-光性能调控;
    8、电控调光膜(正式、反式和双稳态)的分子结构、微结构和电-光性能调控;
    9、温控调光膜、温敏变色薄膜、电控调光膜、激光防护膜、防伪涂料、光增亮膜、扩散片等规模化制备技术。
  • 于海峰 | 博士、特聘研究员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
  • 占肖卫 | 博士、教授
    1.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2.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的构筑
  • 张青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I. 低维半导体材料、光物理与光谱学;
    II. 微型半导体激光器件与物理;
    III. 表面等离激元学;
  • 张艳锋 | 教授
    低维纳米结构的可控生长,包括石墨烯、氮化硼、二硫化钼等
    低维纳米结构原子分辨的形貌、电子结构、物理化学特性等
    低维纳米材料主要是石墨烯的表面物理化学反应、能带调控以及输运特性等
  • 郑玉峰 | 博士、教授
    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钛合金、镁合金、铁基合金、大块非晶合金等)
    器械(口腔、骨科、介入心血管)
  • 周欢萍 |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功能纳米材料,薄膜器件,太阳能电池
  • 邹如强 | 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 新型多孔材料在节能环保中的应用。
    2. 绿色新能源材料:包括储氢材料、相变储能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天然气水合物技术。
    3. 纳米多孔催化剂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
    4. 中子散射技术的应用。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
  • 楚天广 | 博士、教授
    运动稳定性、智能控制、机器学习、复杂网络
  • 何冠楠 |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能源系统优化,能源大数据,能源经济与政策,智能电网,电化学储能,氢能
  • 宋洁 | 博士、教授
    随机建模 仿真优化 服务运作管理
  • 王启宁 | 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能机器人、智能肢体、康复工程
  • 王龙 | 博士、教授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多机器人系统的协调与控制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集群行为与集群智能、演化博弈与群体决策等方面研究
  • 王茤祥 | 博士、研究员
    科技创新管理
  • 吴建国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智能制造与复杂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研究
    • 先进制造系统质量控制与优化
    • 高端装备与复杂系统故障诊断、健康评估与预测
    • 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机器学习/统计学习方法研究
  • 谢广明 | 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能仿生机器人、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应用、仿生集群协作、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
  • 张玺 | 长聘副教授
    工业大数据治理与融合
    智能制造系统监测与诊断、产品质量管理、生产设备运维优化
    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
  • 郑强 | 博士、教授
    监管科学,药品质量的监管、刻画和交流,知识工程与评估



航空航天工程系
  • 陈正 | 博士、特聘研究员
    近可燃极限预混气体的点火机理与火焰传播特性、替代燃料燃烧特性、多尺度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微重力燃烧特性、化学反应机理分析与简化、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机理研究等
  • 陈帜 |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面向空天推进和清洁能源系统中燃烧应用的热流体、多物理过程基础研究:湍流燃烧、热声不稳定性、低氧无焰MILD燃烧、超声速燃烧、高保真数值模拟、大规模并行计算、深度学习应用
  • 程承旗 | 博士、教授
    航空航天信息工程
    地理信息工程
  • 方岱宁 | 院士
    电磁固体力学与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先进材料的多功能设计与强韧化原理
    轻量化结构技术与装备保障
  • 黄琳 | 院士
    稳定性理论与控制理论
  • 黄迅 | 教授
    气动声学;流动控制
  • 刘才山 | 博士、教授
    碰撞/接触与摩擦
    刚体动力学中的奇异性问题
    变结构与多体系统动力学
    复杂系统动力学
    航天工程应用
  • 李存标 | 博士、教授
    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
  • 吕本帅 |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经典声学(如声学超材料)与航空与能源领域中的气动声学问题(湍流发声,如飞机发动机的喷流噪声、风机尾缘噪声等)
  • 濮国梁 | 博士、副教授
    空天信息工程
    遥感图像处理
  • 赵皓 | 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利用非平衡态理论和实验研究电力、推进、和化工领域的能量转化问题。包括可替代燃料、极限燃烧、等离子体催化合成、先进电力/推进系统、零碳能源转化、电池防火安全等。
  • 周超 | 博士、特聘研究员
    航空发动机
    叶轮机械中的空气动力学和传热学问题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包为民 | 博士生导师,教授
    制导与控制
  • 蔡庆东 | 博士、副教授
    1.高精度数值方法及湍流直接数值模拟

    2.基于Boltzmann方程的方法:LBM,GKS, UGKS

    3.行计算及其可视化
  • 固体力学实验室/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陈默涵 |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大规模第一性原理软件的发展和应用;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液态水;液态金属;
  • 陈十一 | 院士
    湍流、湍流理论与亚格子方法
    直接数值模拟、湍流的工业应用研究
    多相现象与燃烧物理、微机电系统和多尺度计算方法
    颗粒介质物理、多尺度计算方法和格子Boltzmann
  • 陈伟 |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系统与控制理论,网络化控制系统,智能电网,网络科学,动态网络, 信息物理安全
  • 陈永强 | 博士、副教授
    计算力学:边界元法,有限元法,无网格法
    复合材料有效性能、细观力学、界面效应
  • 陈正 | 博士、特聘研究员
    近可燃极限预混气体的点火机理与火焰传播特性、替代燃料燃烧特性、多尺度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微重力燃烧特性、化学反应机理分析与简化、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机理研究等
  • 段慧玲 | 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弹性力学、非均质材料力学、流固耦合力学
  • 段志生 | 博士、教授
    鲁棒控制, 关联系统稳定性, 冗余输入控制,
    复杂动态网络分析与控制
  • 方岱宁 | 院士
    电磁固体力学与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先进材料的多功能设计与强韧化原理
    轻量化结构技术与装备保障
  • 方竞 | 博士、教授
    生物力学研究
    实验力学研究
    微纳米技术研究
    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研究
  • 毛晟 | 博士,助理教授
    固体力学, 软物质力学,生物力学,力电耦合效应
  • 梅文俊 | 博士,助理教授/研究员
    多智能体系统,网络化分布式系统,社会网络动力学与博弈。
  • 吴立新 | 院士
    物理海洋学
    大洋环流与气候方面研究
  • 卢秉恒 | 院士
    1.机械制造工程
    2. 增材制造
    3. 生物制造
    4. 纳米制造
  • 王圣凯 | 博士、助理教授、研究员
    高温气体的精密激光测量方法,燃烧学以及空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 袁子峰 | 博士,助理教授
    计算力学,多尺度方法,复合材料力学,损伤力学,有限元方法,有限元软件设计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张珏 | 博士、副教授
    生物力学/医学学信号与图像分析 (Medical Signals & Image Analysis)
    临床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Clinical fMRI Pulse Sequence & RF Coil Design)
    等离子体医学以及纳秒脉冲电场 (Plasma Medicine & 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
  • 易新 | 博士、特聘研究员
    细胞力学,微纳力学,固体力学,软物质
  • 杨越 | 杨越
    湍流理论与数值模拟
    湍流燃烧
    涡动力学
  • 杨莹 | 博士、教授
    鲁棒控制
    复杂系统控制
    多平衡点系统总体性质
    协调控制
  • 杨延涛 | 理学博士、特聘研究员
    湍流混合与输运:双扩散湍流、热湍流、标量场湍流
    复杂边界流动数值模拟:浸没边界法、血流动力学、流动控制与减阻
  • 杨剑影 | 博士、教授
    >现代控制理论;

    飞行力学;

    飞行器导航、控制与制导;

    复杂高速机动运动的先进控制技术, 近空间高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 卫星轨道机动控制技术
  • 熊春阳 | 博士、教授
    细胞力学
    生物微纳米技术
  • 肖左利 | 博士、特聘研究员
    湍流和复杂流动的数值研究
  • 魏悦广 | 院士
    1 固体的跨尺度力学;
    2 材料微尺度力学理论、实验和尺度效应研究;
    3 微米/纳米厚度薄膜脱胶及失效的机理研究;
    4 离散位错理论和方法研究;
    5 微尺度力学反问题;
    6 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及应用研究;
    7 裂纹起裂及扩展的弹塑性断裂准则研究;
    8 固体材料结构的弹塑性失稳研究;等等
  • 韦小丁 |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低维(一维、二维)单分子材料的基础力学研究
    • 基于低维材料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抗冲击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 纳米晶体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 王勇 | 博士、教授
    非线性系统控制
    流体力学和飞行器控制
  • 王金枝 | 博士、教授
    控制理论
    具体的研究方向:鲁棒控制,非线性系统控制,混沌控制
  • 王建祥 | 博士、教授
    固体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细观力学
  • 王健平 | 博士、教授
    计算流体力学:不可压缩流、可压缩流、超声速流、高超声速流
    计算方法:谱方法、有限谱法、高精度计算法
    化学反应流:燃烧、爆轰
    推进与动力:均匀吸气压燃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
  • 陶建军 | 博士、教授
    理论/实验/计算研究热对流
    流动的稳定性与感受性
    层流-湍流转捩与流动控制
  • 唐少强 | 博士、教授
    计算力学与应用数学:多尺度方法、科学计算
  • 谭文长 | 博士、教授
    生物力学
    非牛顿流体力学
  • 孙树立 | 博士、副教授
    计算力学
    结构分析
    软件开发
    优化
  • 苏卫东 | 博士,副教授
    湍流与复杂系统的标度现象和统计、唯象理论;

    涡动力学;

    流体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 史一蓬 | 博士、教授
    流体力学

    应用数学
  • 佘振苏 | 博士、教授
    流体力学
  • 荣起国 | 博士、副教授
    口腔生物力学
    骨骼肌肉系统力学
    呼吸力学
    系统生物学
  • 裴永茂 | 博士、特聘研究员
    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耦合力学
    电磁材料设计与表征
  • 吕鹏宇 | 博士、副研究员
    流固界面力学,微纳制造技术及机器人
  • 计算(流体)力学、流固耦合力学、多尺度与多相流动、先进制造数值模拟与仿真
  • 李忠奎 | 博士、特聘研究员
    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
    飞行器控制
  • 李植 | 博士、副教授
    流体力学
    水波动力学
    环境热力学
  • 励争 | 博士、教授
    无损检测技术:基于导波和振动的无损检测方法及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动态断裂实验:基于焦散线法的材料动态断裂问题的实验研究
    光测实验技术:应力波传播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 李水乡 | 博士、副教授
    计算力学
    计算物理学
  • 李法新 | 博士、特聘研究员
    1、 压电材料及传感器器件
    2、 结构健康监测,金属疲劳损伤检测
    3、 金属与陶瓷高温模量及内耗测量
    4、 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
  • 刘剑飞 | 博士、副教授
    网格生成
    计算几何
    计算机图形学
  • 黄琳 | 院士
    稳定性理论与控制理论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贺贤土 | 院士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 耿志勇 | 博士、教授
    非线性控制与鲁棒控制
    复杂非线性力学系统的控制
    系统与控制中的优化方法
  • 符策基 | 博士、副教授
    微/纳米尺度热质输运
    生物流体力学和生物传热传
  • 傅缤 |
    力学系固体力学实验室
  • 谢金翰 | 博士,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
    流体力学,包括湍流理论、旋转分层湍流、波动涡旋相互作用、地球流体、磁流体以及微流体。在研究中主要应用渐近展开,变分原理,分岔理论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 陈璞 | 博士、教授
    计算力学
    结构动力学
  • 陈国谦 | 博士、教授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

    生态经济学与气候变化热力学

    系统生态学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模拟
  • 吴立新 | 院士
    大洋环流与气候方面研究
  • 喻俊志 | 博士、教授
    1. 智能机器人 (水下仿生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 群体智能)
    2. 先进机器人控制 (智能控制, 仿生控制)
    3. 嵌入式视觉 (图像处理, 嵌入式应用, 视觉应用)
    4. 医学图像处理、口腔机器人
  • 赵耀民 | 助理教授,研究员
    湍流、边界层转捩、叶轮机械流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方法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等。
  • 朱驰 |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发展先进的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工具;对血液的流动,及其与其它物理场之间相互耦合作用进行建模;利用这些工具对心脏疾病进行基础研究,辅助诊断和改进治疗方法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 许审镇 |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电化学系统,包括能量转化技术中的CO2(光)电化学还原体系,能量利用技术中的低温燃料电池,能量存储领域中的锂离子电池
  • 常海滨 | 副研究员
    渗流问题不确定性分析、数据同化、开采优化
  • 邸元 | 博士、副教授
    多孔介质多相流的数值模拟、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非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二氧化碳驱数值模拟、化学驱数值模拟;
    ​岩土力学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计算;
  • 胡文瑞 | 院士
    非常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工程管理
  • 李家彪 | 院士
    海底环境与地球动力学
  • 刘进 | 博士、特聘研究员
    藻类生物学与藻类生物技术,主要包括1)油脂生物合成、调控及储存机制,2)类胡萝卜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合成调控,3)藻类代谢工程及系统生物学,4)藻类生物能源和高价值产品的综合利用与开发,5)藻类培养和废水废气处理。
  • 卢海龙 | 博士、讲席教授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 米建春 | 博士、教授
    燃气和煤炭的燃烧科学与技术

    燃烧的污染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

    流体湍流基础
  • 莫凡洋 | 博士、特聘研究员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 庞全全 |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电化学能源技术,电化学储能系统,电化学先进材料
  • 宋柏 |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王昊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气-液-固界面及相变
    高效传热及传质
    大气污染源治理
    细胞热物理调控
  • 王习东 | 博士、教授
    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
    能源与环境材料
  • 温庆志 | 博士、副研究员
    [1]非常规油气储层(页岩、致密砂岩、煤岩)压裂理论与技术
    [2]低渗透油气藏压裂理论与技术
    [3]无水压裂、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
    [4]压裂液、支撑剂评价技术
    [5]压裂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研究
  • 吴晓磊 | 博士、教授
    长期从事微生物资源发掘,微生物群落构建和定向调控,及其在人体健康、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以及微生物采油等应用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工作。
  • 夏定国 | 博士、教授
    锂插入化合物
    低铂及非铂催化剂
    材料模拟计算
  • 徐克 | 博士、特聘研究员
    孔隙尺度渗流力学实验与理论
    油气田开发工程
    非常规油气藏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过程
    地下水文学
  • 郑春苗 | 博士、教授
    地下水污染模拟标准软件
    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设计
    监测网设计和可持续性管理研究
  • 张信荣 | 博士、教授
    工程热物理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学术工程领域
  • 张东晓 | 博士、教授
    地下水文学
    油田开采
    二氧化碳地质埋藏等



生物医学工程系
  • 陈海峰 | 博士、特聘研究员
    生物矿化 (Biomineralization)
    口腔材料 (Dental Materials)
    仿生生物材料 (Biomimetic Biomaterials)
    组织工程 (Tissue Engineering)
  • 陈匡时 | 博士、研究员
    DNA/RNA分子探针、CRISPR基因编辑/标记技术、活细胞影像技术、DNA-RNA-蛋白交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细胞交互作用、细胞生物学、纳米/分子医学。
  • 戴志飞 | 博士、教授
    1)分子影像与造影剂
    2)微创治疗技术
    3)纳米医学与生物材料
  • 段小洁 | 博士、特聘研究员
    新型纳米功能器件及相关技术
  • 口腔修复材料,组织再生支架材料及组织修复机理。
  • 高卫平 | 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
    大分子生物材料;杂化生物材料;蛋白质-高分子/药物/蛋白质/核酸偶联物;药物-高分子偶联物;药物/基因递送;分子影像/诊断;再生医学
  • 葛子钢 | 博士、特聘研究员
    关节软骨再生生物学与再生医学
    功能性生物材料
    干细胞软骨分化
    骨关节炎早期干预治疗
  • 李长辉 | 博士、特聘研究员
    生物医学光子学
    光声效应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
    光学分子和功能性成像
  • 生物材料(Biomaterials),纳米医药学(Nanomedicine),肿瘤生物学(Cancer Biology),放射肿瘤医学(Radiation Oncology)
  • 任秋实 | 生物医学工程教授 实验室负责人, 博士生导师
    分子影像技术与装备研究、视觉科学与诊疗技术研究、分子影像应用与探针研发
  • 席建忠 | 博士、特聘研究员
    功能细胞芯片:利用微纳米技术开发各种高通量集成芯片,包括肌肉细胞芯片、细胞迁移芯片等。
    miRNA:定量检测方法、生理功能以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大规模siRNA 筛选以及药物的研发。
    TALE技术开发以及应用
  • 席鹏 | 博士、特聘研究员
    生物医学光子学
    新型显微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超高分辨光学活体显微技术
  • 谢天宇 | 博士、教授
    医疗仪器的开发:医用内镜系统、医疗机器人。 涉及电子电路、机电控制、MCU/FPGA软件、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生物光学,生物医学。
  • 朱怀球 | 博士、教授
    生物医学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研究兴趣包括基于大数据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基于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高通量基因组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技术、环境与人体微生物组学、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子动力学分析等



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
  • 刘珂 |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柔性智能结构;软体机器人;结构优化与人工智能设计;超材料。
  • 刘畅 |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智能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运动规划和状态估计;多机器人系统的协同感知与运动规划;基于意图推理的人机合作。应用于自主移动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平台。
  • 张飞天 | 预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智能机器人、非线性控制、深度强化学习、水下仿生机器人、自主飞行机器人
  • 陈光 | 博士,助理教授
    复杂流体、软物质、动电效应、高分子流变学、高分子功能材料、智能材料、离子输运、3D打印
  • 楚天广 | 博士、教授
    运动稳定性、智能控制、机器学习、复杂网络
  • 段慧玲 | 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弹性力学、非均质材料力学、流固耦合力学
  • 黄天云 | 博士,助理教授
    智能微机器学、微机器智能化技术、精准医疗靶向介入方法
  • 李阿明 | 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群体系统动力学,智能控制,复杂网络控制,演化博弈论,系统稳定性。
  • 计算(流体)力学、流固耦合力学、多尺度与多相流动、先进制造数值模拟与仿真
  • 卢秉恒 | 院士
    1.机械制造工程
    2. 增材制造
    3. 生物制造
    4. 纳米制造
  • 吕鹏宇 | 博士、副研究员
    流固界面力学,微纳制造技术及机器人
  • 麦金耿 | 博士,助理研究员
    机电一体化驱动与控制、人机交互、穿戴式传感、嵌入式并行计算
  • 邵金燕 | 北京大学工学院 科技开发办公室主任
  • 宋柏 |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王龙 | 博士、教授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多机器人系统的协调与控制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集群行为与集群智能、演化博弈与群体决策等方面研究
  • 王启宁 | 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能机器人、智能肢体、康复工程
  • 王雪峰 | 博士,研究员
    远程医疗,机器人设计,人机交互,非线性系统。
  • 王勇 | 博士、教授
    非线性系统控制
    流体力学和飞行器控制
  • 谢广明 | 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能仿生机器人、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应用、仿生集群协作、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
  • 易新 | 博士、特聘研究员
    细胞力学,微纳力学,固体力学,软物质
  • 喻俊志 | 博士、教授
    1. 智能机器人 (水下仿生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 群体智能)
    2. 先进机器人控制 (智能控制, 仿生控制)
    3. 嵌入式视觉 (图像处理, 嵌入式应用, 视觉应用)
    4. 医学图像处理、口腔机器人
  • 袁子峰 | 博士,助理教授
    计算力学,多尺度方法,复合材料力学,损伤力学,有限元方法,有限元软件设计



注:以上均以姓氏拼音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