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工学院新大楼已设计完成,工程总建筑面积 62730 平方米。工学院新大楼不仅是一栋新的建 筑,更意味着一个新的汇聚点:一个汇聚思想和智慧的地方,一个汇聚知识和资源的地方,一个汇聚 梦想、实现梦想的地方。工学院大楼的建成将极大地缓解学院现阶段科研办公空间紧张及分散等问题, 为工学院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办公和科研环境,为学院成为“中国原创技术的发源地,国际工程科 学的重镇,全球工程科学教育的中心和国家级的中心智库”的远景提供有力支撑。
资金需求:工学院所属大楼、院系和十多个研究机构均可开放冠名权。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中外建
十年前,工学院从 1 名教授和 100 平米的小楼起步,到今天,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120 名授课教师 和约 10000 平米教学科研用地,以“教授治学,民主治院”为理念的北大特色学院。优中求精的工学 院以培育核心创造能力为中心,立足于尖端科技、交叉学科,着眼于未来工程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 方向,面向国家迫切需要及国家中长远经济发展目标开展科学与技术研发。工学院将继续以开拓者 的热情,探索科学及技术前沿;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孕育世界级的学问和人才。
资金需求: 目前该基金下设子项目:力学发展 基金、生物医学发展基金等,可针对子 项目或总项目进行捐赠,无捐赠金额限 制。单笔金额超过 100 万元人民币的基 金可由捐赠人冠名。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北京博绿雅建科技、陈明后人、华 莱士科特基金会、金海育苇、山西大运、 施耐德电气(中国)、铁汉、王鲁男先生、 远见风能、浙江德发、中联环
北京大学设立工学讲席教授基金,探索更有效和灵活的人才聘任体制,鼓励高端人才流动,吸引 更多世界顶尖工科人才加盟,传播知识、分享智慧,并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现有研究团队的力量。研究 工作,共同创新,创造知识、启迪未来,推动人类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工学讲席教授基金主要依托社 会资本的投入,以捐助者的名字命名。在过去近十年来,工学讲席教授基金为北大工学院注入了新鲜 的血液和不竭的求索动力。
资金需求: 无捐赠金额限制,可做一次性捐赠或者 年度捐赠。单笔捐赠金额超过 1000 万元人民 币的基金可由捐赠人冠名。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厦门北大泰普
联合培养博士
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及高度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2009 年初,工学院启动了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 学和艾默里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博士学位。随后,工学院材料系也与佐治亚理工大学设立联合博 士培养项目。至今,两个项目已培养了 30 位获得多校毕业证书及学位的优异科研人才。这些人才已逐 步成长为教学、科研及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全球教育交换计划 Globex
全球教育交换计划(Globex:Global Educational Exchange):2012 年夏,学院发起一项包括 4 所美 国大学、2 所欧洲大学和 1 所澳洲大学共同参与的本科生教育交换计划。在该计划中,北大学生将自 主选择在一所国外大学修习一学期,国外学生则于暑假期间在北大学习 1-2 个月,学分互认。
顶点设计项目 Capstone Design
真正能够引领未来的拔尖人才,应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更应该具备全球化 的视角,并懂得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坚信,维实乃能维新,知全景乃能成一隅,并始终致力于整合 全球资源,立足于企业具体问题进行人才培养。自 2008 年起,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和多伦多大学等协力开展 Capstone Design 联合设计项目,并根植于全球工业界的具体实践,以输出拉 动创新,探索问题导向型的人才培养。2013 年,工学院 34 名学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及新加坡国立 大学的学生鼎力合作,一举完成西门子、斯伦贝谢、波音、加拿大庞巴迪、新加坡精技公司等的 12 个 项目。
世界课堂 World-Classroom
工学院“世界课堂(World-Classroom)”是结合网络视讯和高清大屏 幕技术来实现“异地同窗”这一崭新教育模式的一个大胆尝试。它不同于 海外留学、远程教育或者卫星学校,而是通过网络技术将选修同一课程的 两个或多个教室联合起来,通过大屏幕实时投射各个教室,令不同文化背 景的师生跨越空间地理距离,在同一个“教室”中上课、探讨、互动、交流, 高度仿真了“全球同一教室”的教学效果。目前参与这个项目的还有德国 亚琛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韩国科技大学、台湾大学 等国际知名院校。
资金需求: 可特别针对大赛基金项目中的某子项目定向捐赠,单笔捐赠金额超过 50 万元 人民币的捐赠人可获得当年度大赛冠名权 以及获奖作品优先合作洽谈权。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波音(中国)、德稻集团、庞巴迪、斯伦贝谢技术(北京)、西门子(中国)、 新加坡精技、杨岩先生
重建十年的北大工学院已经初步实现当初美好的愿景。2011 年全球工学院院长峰会(GEDC)、 2014 年亚洲工程教育领袖峰会(AEDS)选择在北大召开,预示着一个高度活跃、富有创新能力的新 型工学院已初步建成。院长基金是学院不断发展、创新的动力源泉。充足的资金、合理有效的运用方式, 更适合灵活地解决学院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新问题。院长基金为不动本基金,基金的收益由院 长决定使用。工学院院长基金的设立必定会促进以创新为导向的北京大学工学院日臻成熟、完善。
资金需求: 无捐赠金额限制,可做一次性捐赠或 者年度捐赠。单笔捐赠金额超过 100 万元 人民币的基金可由捐赠人冠名。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北京瑞鑫安泰、SAP(北京)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工学院坚信真正的师者,非唯论文至上,非唯影响因子至上,而唯 学生至上,唯教学质量至上。为了更好地激发广大教职工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建设高水平的教师 队伍,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和扶植,北京大学工学院积极争取筹措,邀请社会各界在北大工学院 设立奖教金。奖教金以奖励基础课教师和与奖教金设立单位对口专业教学第一线的人员为主,兼顾其 他院系的教学人员以及广大教辅工作者。提振教学的兴趣,坚守师者的风骨, 工学院将逐步完善, 力争成为孕育、造就大师的平台。
资金需求: 无捐赠金额限制,可做一次性捐赠或 者年度捐赠。单笔捐赠金额超过 100 万元 人民币的基金可由捐赠人冠名。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埃克森美孚、程和平院士、普尼太阳 能、绍兴市北工科技发展、天美(中国)、 吴江先生、吴兵先生、冯忠刚先生等
从 1910 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工科分校到 1952 年因全国院系调整取消建制;从 1952 年北大数学力学 系力学专业成立到 1979 年力学系成立,再到 2005 年工学院复建,北京大学工学院为民族振兴、国家 兴旺的伟大事业敢负重任、勇攀高峰、悉心育人,尽展大家风范。工学院的成就,是北大工学学子一 代代的坚守与付出,更离不开工学院院友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目前我们拥有 1 万多名院友,其 中 2017 名院友毕业自工学院 2005 年复建后,其中本科毕业生 781 人,研究生毕业生 1236 人。院友才 是学院的拥有者,院友的未来就是学院的未来。
资金需求:2011 年 12 月,为更好地推进工学院的发展,工学院院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 理事大会决定设立“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基金”,以促进工学院院友事业的发展,增进院 友联络与信息、资源共享。基金秉承公正、透明的使用标准,并主要用于北京大学工学院 院友会的相关工作项目:一,用于资助生活困难,因大病返贫的院友;二,支持开展相关 院友会的工作:院友工作会议、日常探访院友、院友宣传刊物,院友联络,日常院友工作管理等支出。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工学院各级院友
为实现“用世界的智慧与力量建世界一流工学院”的宏伟战略,2006 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工业 理事会(简称理事会)应运而生。理事会积极推动企业与工学院联合开办研究中心,启动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校企多层次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平台一体化建设,为学院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撑。今天,北大工学院已迈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新的时 期也昭示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期盼、新的追求。理事会将在未来工学院的发展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理事会的鼎力支持下,将工学院打造成中国原创技术的发源地、国际 工程学科的重镇、全球工程科学教育的中心和国家级中心智库的“工学梦”必将实现!
资金需求: 工业理事会在学院发展、学科建设、社会宣传、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承担 资助、顾问、指导、决策等角色,为了更好的行使理事会职能,特设立“工业理事会基金”, 用于服务理事、交流资源、组织活动等工作。单笔或累计金额超过 500 万元人民币的捐 赠可作为不动本基金,该基金项目即可永久保存。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理事长)、新中大总裁石钟韶(理事)、 浙江德发董事长王如法(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