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项目
嘉奖和资助优秀学子,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开发潜能、努力学习。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奖助学金不只是一笔物质支持,更是一份精神奖励。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如今可以为8.7%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为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提供助学金,但还远远不能惠及所有品学兼优的同学。
波音奖学金、斯伦贝谢奖学金、施耐德“碧波”奖学金、夏普奖学金、天美奖学金。
我们衷心欢迎社会各界在北京大学工学院设立奖助学金,让更多优秀的北大学子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鼓励。
自重建伊始,工学院就积极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参与创新活动。例如,学院为同学们参加“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提供的经费支持。该项竞赛是学校学生科研成果的展示,分为论文和发明制作两类,近年来,工学院每年都荣获团体前三名,且基本每年都有学生作品获特等奖。其中的不少发明创造具有应用投产的价值,也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机会。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学院可以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学生的创新之作。
支持工学院学生活动项目设立的基金,企业可通过赞助一系列学生活动展示企业形象,在高校学生、社会团体中增强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而学院可以在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中,向全院学生宣传工学理念、启迪创新思想,并在更大范围宣传“新工学”对于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将创新变成文化、将工学做出文化,感悟工学魅力、体会文化美感”的创新理念与创造热情,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具体的活动有工学讲坛、航模比赛、走进实验室、名企参观等。
现有项目:远景风能学生活动项目基金。
学院希望可以与一些理事、校友单位合作,建立以参观为主的实践基地和以实习就业为主的实习基地。学院还希望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铺路。现有项目:夏受虞-黄玉岑本科实习奖学金、NEWRITE CHINA PROGRAM和创新研究院人才培养计划奖助金。
至2011年,工学院共有学生826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共计136人,每年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概在20—30人之间。为此,学校的救助金资助了100—110个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学院曾经为患有白血病的吴志伟同学筹款设立了“吴志伟救助金”项目,帮助和减轻在校注册同学治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发展项目
为了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调动广大教职工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经学院积极争取筹措,社会企事业单位在我院设立奖教金。奖教金以奖励基础课教师和与奖教金设立单位对口专业的有关院、系从事本、专科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人员为主,兼顾其他院、系的教学人员,以及教学管理干部。
奖教金的项目:普尼太阳能奖教金,工学院天美奖教金和埃克森美孚奖教金。
设立讲席教授基金,旨在进一步支持现有教授的研究工作,并吸引更多世界顶尖工科人才加入工学院。我们希望用捐助者的名字命名该基金。
讲习教授基金项目: 泰普工学讲席教授基金, 迈士通工学讲席教授基金。
学院不仅看重知名学者的科研能力,也从不忽视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和扶植。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在教学岗位和科研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支持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后备骨干人才。
目前未有专项款项支持。
北大工学院重建于2005年,在过去的五年中,已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教师及学生工作学习空间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师生的首要问题。学院以及各系的办公室、实验室分散在学校及学校周围的不同地方,给工学院师生的教学、办公和科研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院将建造新的工学院楼宇。目前设计已经完成,工程总建筑面积62730平方米。工学院楼宇的建成将极大地缓解学院空间紧张和分散的问题,为工学院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办公和科研环境,促进学院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工学院的楼宇、院系和十多个研究机构均考虑开放冠名权。
世界主要的顶级大学一般都设有院长基金,且工学院院长一般曾为国内外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工学院现任院长张东晓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历任美国南加州大学Marshall讲席正教授(终身制),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和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正教授(终身制),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系首任系主任,南京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著名拉萨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工学院院长基金目前已获得北京瑞鑫安泰创业投资中心的赞助。院长基金为不动本基金,基金的收益由院长决定使用。
北京大学工学院全球教育交换计划的两个项目如下:
全球教育交换计划之设计项目:几年前工学院发起了与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联合设计项目,一般由两名北大学生和两名国外学生组成4人小组,合作完成来自工业界的项目。赞助公司包括斯伦贝谢、施耐德电气、松下、箭牌口香糖、波音、西门子、美国心脏协会、英特尔、宝洁、赫尔曼•米勒和其他一些公司。
全球教育交换计划之教育项目:工学院计划发起一项包括4所美国大学、2所欧洲大学和1所亚洲大学共同参与的本科生教育交换计划。我们的学生将在一所国外大学修习一学期的课程,国外学生相应地将在暑期在北大学习至多2个月,在校园里修习由选定国外大学提供的课程。这一项目预计将于2012年夏季开始实施。
为深入贯彻执行创建国际一流工学院的战略目标,又籍工学院理事会一致赞成举办北京大学工学院现代工学论坛为契机,特将现代工学论坛联合以往创新论坛、工学讲坛合二为一,将工学论坛品牌建造成为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工学技术界、工学企业界等相关领域中,都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风向和传播导向的一个综合性论坛。以工学院发展办公室为具体执行单位,现代工学讲坛将北京大学高端学术精英、工学届以及各理事单位和个人联合起来,面向学生、教师和地方企事业团体,定期举办。
北京大学现代工学讲坛基金项目:周玉娇基金
为保证工学院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工学院将社会各界给工学院的非限定用途捐赠汇入“工学院发展基金”。基金及其收益将由院长直接支配,用于满足学院发展中最重要和最急迫的需求。基金的灵活性将帮助工学院从容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对维持整个学院的良好运转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2011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基金”的章程。为促进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事业的发展,增进院友联络,加强院友工作,特设立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基金。本基金秉承公正、透明的使用标准,主要用于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会的相关工作项目:
(1)用于资助生活困难,因大病返贫的院友;(2)支持开展相关院友会的工作:院友工作会议、日常探访院友、院友宣传刊物,院友联络,日常院友工作管理等支出。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美国能源部于2002年发起并主办的太阳能建筑科技竞赛,是全球关于太阳能、节能减排与建筑一体化的最前沿创意与技术革命交流和应用的平台,也是以大学参赛为龙头带动相关政府、企业、研究院校、非政府组织等多个层面对话与合作的平台。
竞赛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要求各参赛单位设计并实际建造一栋太阳能住宅,以太阳能作为该住宅运行和生活能量的唯一来源。大赛将全面考核每个参赛作品的各项节能、建筑物理环境调控及能源完全自给的能力,经过对房屋性能的客观指标测量和主观评审,通过十个单项比赛评比最终确定总体排名,因此称为“十项全能”竞赛,被誉为太阳能界的奥运会。
迄今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五次,举办地点也从美国拓展到欧洲,影响力逐渐增强。同时,大赛也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将影响力辐射到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公众对赛会保持关注。
2013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这一高水准的新能源科技竞赛将首次来到亚洲,落户中国。2013 年SD中国大赛由中国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承办。2011年4月28日,SD中国全球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盛大举行,美国能源局代表、中国能源局领导、北京大学领导、申办城市领导、赞助商代表和国内外媒体朋友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大赛的隆重启动及面向全世界大学招募的盛况。
北京大学工学院机器人竞赛代表队是目前北大在机器人竞赛领域的唯一队伍,自2004年成立以来,获得过多次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是北大展示在公众面前的一个著名品牌。2008年北大110周年校庆时,代表队成员作为唯一学生代表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工作,新闻联播曾报道代表队的工作。
代表队由工学院智能控制实验室的谢广明副教授领导,主要成员为实验室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其他指导教师包括王龙教授、楚天广教授、王启宁特聘研究员等。
代表队获得的主要成绩有: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四腿组季军、2006中国机器人大赛四腿组冠军、2007中国机器人大赛水中机器人组冠军、2007韩国国际智能机器人大赛金奖、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水中机器人组冠军、2008韩国国际智能机器人大赛最高奖、2008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水中机器人组冠军、2009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自主组冠军、2009中国机器人大赛水中机器人组冠军、2010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自主组冠军和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水中机器人组冠军等等。
项目所需经费主要包括:机器人加工、改造、维修费5-10万/年,参加比赛的报名费、差旅费5-10万/年和直接参与人员的培训、劳务费2-3万/年。
赞助者可望获得的收益:代表队每年参与至少两次大赛,包括CCTV在内的各种媒体会直播和报道比赛,每次都会选择北京大学代表队作为直播、采访对象;队名、队徽、队旗、队服上都可以体现赞助者的形象和信息,具有非常高的曝光率。
北京大学工学院校友与基金管理办公室
北京大学燕南园60号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 62751138
传真:(+86)10 6275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