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张艳锋研究员课题组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文章,报道了课题组在二维金属性TaSe2薄膜的大面积、层厚可控的制备和电荷密度波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李法新课题组的论文 “A sparse array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SH wave (一套基于水平剪切波稀疏阵列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第二届轨道交通结构健康监测国际研讨会上获得最佳论文一等奖。
北京大学共有8篇论文入选201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其中3篇来自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
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与合作者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和化学领域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
工学院邹如强课题组应邀在Cell旗下期刊Joule上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关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用于可充放电电池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了MOFs的发展策略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潜在解决方法。
刘剑飞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生成黏性混合网格的新方法,成果在线发表于计算力学顶级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北京大学莫凡洋课题组报道了电化学的桑德迈尔反应,以电为驱动力在阴极还原芳基重氮盐得到芳基自由基,进而与各种卤化试剂反应得到芳基卤化物。相关工作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
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二维共轭稠环电子受体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学及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先进材料》及《美国化学会志》上。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于海峰课题组在多层级的纳米结构的构筑和光调控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成果发表于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北京大学工学院周欢萍团队在控钙钛矿多晶薄膜晶面取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Manipulation of facet orientation in hybrid perovskite polycrystalline films by cation cascade”为题发表于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