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cience合作期刊《Research》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工学院董蜀湘课题组在压电-电磁双机理直线纳米驱动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北京大学工学院于海峰课题组基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开发了一种柔性可控的太阳能热燃料电池。
北京大学工学院王龙课题组与美国哈佛大学Martin A. Nowak课题组合作,在博弈动力学(game dynamics)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非富勒烯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提出通过单边延展合成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的分子设计策略,相关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北京大学工学院李法新课题组在山东烟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埋地管道野外监测试验,设计制备了一套组合变形的压电换能器指环阵列,实现了埋地管道单向监测距离长达20米以上,明显领先于当前国际上的最好水平。
《科学》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研究长文-物理科学的形式报道了董蜀湘课题组在压电超材料领域独辟蹊径的研究探索和取得的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工学院董蜀湘课题组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设备制备了多层PVDF-TrFE薄膜以及研制了具有弯张效应的橄榄球新颖结构压电能量收集器。
工学院谢广明教授团队在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席鹏课题组及其同事近期联合开发了偏振光结构光显微技术(pSIM),相关研究于2019年10月16日发表在《自然 · 通讯》期刊。
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莫凡洋课题组创新性地采用有机联硼化合物对无机半导体氧化物材料进行改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