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席鹏课题组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在超分辨显微技术方面作出重要突破。
近日,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李长辉课题组提出了纯光学的超声探测新方法,并成功地基于该方法实现了活体动物高分辨率光声成像。
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最近刊发了工学院材料与科学工程系、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孙强教授研究组的研究论文,报导了他们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应邀在《化学研究评述》上发表了题为“Oligomer Molecules for Efficient Organic Photovoltaics”的综述,并在文章中提出了“单分散大分子”的概念。
由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出版的美国航空航天期刊(Aerospace America),近期发表了2015年美国及全球航空航天的综述,并用四分之一的版面介绍了王健平教授领导的北京大学工学院燃烧推进中心连续爆轰发动机的研究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郭少军和苏州大学、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的联合团队在燃料电池阴极高效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罗莹课题组创新性地开发出一类基于纳米电纺丝材料、具有微阵列结构的胰岛支架材料,并报道了该支架材料在小动物糖尿病模型中支持胰岛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功能。
材料科学领域权威杂志《Advanced Materials》近日在线刊发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张艳锋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其在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及二硫化钨/二硫化钼层间异质结构的可控制备和光催化析氢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期,美国汤森路透发布了2016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 2016),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郭少军成功入选。
最近,北京大学工学院席鹏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偏振偶极子方位角的超分辨技术,为超分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维度,也为该领域近期的一个热点争论提供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