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项目

英才基金

以精神嘉奖卓荦英才,以物质助力无限潜能。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如今工学院能为 8.7% 顶尖的学生提供多种奖学金。北京大学汇集全国英才无数,我们渴求更多的支持以惠及其他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急需更多的帮助以鼓励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 

资金需求:单笔捐赠金额超过 10 万元人民 币的基金可由捐赠人冠名。一次性捐赠金额等于或超过 100 万元人民币的 款项可作为不动本基金,用其利息作 为奖学金,该奖学金项目即可永久保留。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埃克森美孚(中国)、波音(中国)、程和 平院士(力学80级)、施耐德电气(中国)、 斯伦贝谢技术(北京)、天美(中国)科学仪器、 吴兵先生、冯忠刚先生、吴江先生等、吴康铭女士(老工学院46级)、夏普(中国)投资 

 

圆梦基金——贫困生救助计划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困失助”,这是工学院 10 年来不变的坚守和执着。每 年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工学院学生有 20-30 人,这些学生不仅立志成功、勤奋刻苦;更是胸怀远大理想, 砥砺成才!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他们不是穷,只是没有钱。工学院设立“圆梦基金”,并已顺利解 决了 100-110 个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毫无挂碍地探索知识、追求真理。 

资金需求:单笔捐赠金额超过 1 万元人民币的基 金可由捐赠人冠名。一次性捐赠金额等于 或超过 100 万元人民币的款项可作为不动 本基金,用其利息为助学金,该基金项目 即可永久保留。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北大广东校友会、北大师生、 陈飚先生、天津市东丽区魏宏爱心 驿站、吴康铭女士(老工学院 46 级)、 杨岩先生

 

本科实习通道基金

工学院深谙大学教育并非知识灌输,而是基于价值导向的能力提升、素质拓展与科学发展。面对当下大学本科教育和职场需求无法完全契合的现实,工学院率先设置了本科实习通道基金,与院友、理事以及合作单位携手并进,以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价值观为核心搭建本科生绿色实习通道, 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链接,让学生以“渔”得“鱼”。 

资金需求:单笔捐赠金额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基金可由捐赠人冠名。一次性捐赠金额等于或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款项可作为不动本基金,用其利息为奖金, 该基金项目即可永久保留。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夏晓峦女士、钟赐贤先生

 

研究生发展基金

工学院目前有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591人(2005年9月至2014年5月),为学院科研和就业主体。 学院通过设立研究生发展基金,支持学生自发成立研究生会,主持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就业指导、文体类活动,鼓励研究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繁荣工学文化的同时,提高研究生思想境界和实践能力, 为促进学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 

资金需求:单笔等于或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将获得工学院“职场面对面”系列活动一年度 冠名权以及工学院“Lab 杯”体育比赛永久 冠名权。企业可设立研究生素质发展基金, 以企业文化浸润校园生活,以品牌理念吸引优秀人才,以携手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波音(中国)、森西科技、美国 未来基金会、施耐德电气(中国)、 Steno Trust、苏宁电器、先丰纳米科技、 远见风能、浙江惟其信石油机械

 

学生创业创新基金

工学院立足尖端科技、交叉学科,着眼于未来工程科学和新技术发展方向,使其自重建伊始便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鼓励科研竞赛,为学生们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近年来,工学院始终位列学校“挑战杯”团体三甲,多次夺取特等奖,以实践培养创新人才。更大的嘉奖力度需要更多的资源与经费;更多的创新之作正渴求更有利的帮扶与支持。

资金需求:单笔捐赠金额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基金可由捐赠人冠名。一次性捐赠金额等于或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款项可作为不动本基金,用其利息为奖金,该基金项目即可永久保留。

 

学生俱乐部

施耐德俱乐部
施耐德电气(中国) 为工学院学生搭建综合管理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平台,通过为期3年的实习,其中2年在生产、 设计、市场等6个不同部门之间轮岗,最后1年参与大型项目执行与管理并同期接受领导力发展项目训练。这样,经过跨学科、跨部门、跨职能、 跨地域的长期实习,学生得以全面了解行业结 构,以锻造全面型的工程管理人才。 

航空俱乐部
北京大学航空俱乐部成立于2010年10月,是由波音公司赞助的学生学术科创类社团。该俱乐部致力发展成为一个服务学生的工程中心、实践基地和实现航空梦想的摇篮,现有会员70余人,拥有一个自主搭建的实验室,并拥有20余架固定翼和直升机航模,可以开展力学和电磁学的基本实验,并支持会员自助开展科研和比赛项目。航空俱乐部定期举办大型活动,如2013年4月举办了“北京大学航空航天高峰论坛”等,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同类社团保持良好交流。

资金需求: 可特别针对某行业领域或特定企业需 求设立专门项目 / 活动基金。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波音(中国)、施耐德电气(中国) 

 

北京大学现代工学讲坛

对话全球创新大师——德稻讲坛
Hartmut Esslinger, Sir John Daniel, Roger Christiansen, Colin Blakemore, Robert McKee, Michael Yamashita......世界级专家汇聚中国,打造“大师与学生近距离互动”平台,为中国的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师生的广泛好评,于2013年正式注册成为北京大学公选课。 

博士生论坛
博士生论坛是由博士生主导的、硕士生和本科生旁听的学生论坛,旨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参与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应用为先锋,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启迪科学服务于人的精神。首期论坛以“科幻与科技:咫尺或天涯”为主题,着眼于人文、科技和文化的相互融合,并通过不同领域资深人士之间的对话来阐述现实科技与科幻艺术之间的妙趣关系,引导学生加强对学术和理想的思考、 对科学和人文的探讨、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博雅大讲堂
“博雅”,丰丽博敞,正而有美德。博雅大讲堂由工程领域的专家、知名学者阐释工学对于推进 人类文明进程、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重大意义。博雅教育源自古希腊思想, Liberal Education,其中 Liberal 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于自由的人”,具有自由思想、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他们的成就, 是开脱创新、锐意进取,是大学观念的自省和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反思。 

壳牌系列讲座
壳牌系列讲座旨在搭建一个工业界和学界之间相互交流和提高的能源课题平台,能源领域的资深 专家和北大师生之间对等沟通,深入探讨常规和非常规能源的开发技术。 

资金需求: 可特别针对现代工业讲坛基金或其子项目定向捐赠,单笔捐赠金额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人可获得当年度现代工学讲坛某子项目活动冠名权。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波音(中国)、德稻集团、壳牌(中国)、山西大运

 

大赛基金

机器人竞赛代表队——功夫队 
功夫队代表北大工学院最前端的机器人发展,团队成立于2004年,由谢广明教授带队十多个热爱机器人的有志青年组建。十年风雨,在诸多方面的帮助下,功夫队的队伍壮为近三十人,期间毕业王启宁,现为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功夫队在国内外知名赛事上屡立奇功,成为一支战绩显赫的胜利之师。未来,功夫队会加快队伍发展,促进学科交流,融入多智能系统等前端学科的研究成果,研发出中国自己的不输于日韩、欧美的仿生机器人,让功夫队机器人的“功夫”在世界的舞台上一展英姿。 

工业设计大赛
北京大学工业设计大赛是由工学院发起并主办、由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多所学校学生自由组队参与的一项大型设计赛事,旨在鼓励学生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及应用推广,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以科技和设计服务社会。大赛迄今已举办两届,共收集参赛项目160余项,资助学生团队20余支。大赛将进一步邀请大陆和港澳台著名大学的参与。 

国际太阳能 十项全能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被誉为太阳能界的“奥运会”,是由美国能源部于2002年发起并主办的太阳能建筑科技竞赛,是全球关于太阳能、节能减排与建筑一体化的最前沿创意与技术革命交流和应用的平台。该项赛事以全球各大学参赛为龙头,以实际太阳能住宅建造为依托,协同带动相关政府、 企业、研究院所、非政府组织等多个层面进行对话与合作。2013 年北京大学曾承办该赛事。这个基金的建立将极大的鼓舞并保障北大赛队的建筑作品“宜所”每年产生新的技术和设计突破! 

资金需求: 可特别针对大赛基金项目中的某子项目定向捐赠,单笔捐赠金额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人可获得当年度大赛冠名权以及获奖作品优先合作洽谈权。

感谢捐赠单位及个人: 惠而浦(中国)、晶澳(扬州)普尼太阳能、日出东方、施耐德电气(中国)、斯伦贝谢技术(北京)、应用材料投资 ( 中国 ) 

 

工学院文化之旅

院长下午茶 良师“亦”友活动基金
“院长下午茶”活动举办的目的在于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与院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同学们能够近 距离领略院长风采,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未来目标。在过去的几年里,“院长下 午茶”活动逐渐成为工学院学生活动的一面旗帜,得到了院内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与热情支持。良师“亦” 友师生交流系列活动,由“院长下午茶”延展而成,是由学院党政班子的每位老师每月轮流主持的常 态化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主要围绕每位老师所负责的工作展开,交流活动的形式则依据每位老师的 不同特点来设计,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得学生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老师,感受到老师们良师“亦”友的 双重角色。同时,也为学院领导、老师直接了解学生成长需求提供了便利,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 学院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从而形成合力,共同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工学文化节
北京大学工学文化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每一届工学文化节都有着独特而富有意义的主题。 工学文化节展示了工学文化、宣传了工学理念,激发了北大学子立足尖端、着眼未来的热情和动力, 让全校师生都切身地感受到工学的魅力。 

资金需求: 无捐赠金额限制,可做一次性捐赠或者年度捐赠。单笔捐赠金额等于或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人可获得当年度院长下午茶暨良师“亦”友活动以及北大工学院文化节的冠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