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高能量密度物质性质研究团队康炜副教授、贺贤土院士、张平研究员带领中心博士生莫崇杰找到了一个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微扰形式计算温稠密物质XRTS谱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并首次应用于电子温度的预测。
近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发表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贺贤土院士课题组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者关于ICF黒腔动理学效应研究的最新科研进展。
2018年5月30日,Nature Methods报道了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席鹏研究员与合作者撰写的题为“纳米粒子用于超分辨显微与单分子追踪”(Nanoparticles for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and single-molecule tracking)的观点评述。
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董蜀湘课题组在驰豫压电体振动能量回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在线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北京大学工学院张青研究员课题组在可见发光的钙钛矿纳米线微腔的光-物质强相互作用领域取得新进展,为基于激子极化激元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效应实现低阈值微腔激光器提供了思路。
最近,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课题组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与分子信标 (MB) 研制出一种名为CRISPR/MB的新型单基因位点成像技术。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核酸研究》。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郭少军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强耦合作用钼基金属杂化材料的制备新策略提升电催化产氢性能,并发现强耦合材料对于储钠展现了优异的容量、倍率和稳定性,相应结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工学院李存标课题组在高超声速转捩边界层气动加热机理上取得突破,相关结果发表在流体力学重要期刊Physics of Fluids: Letters,J. Fluid Mech., AIAA J. 上,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工学院邹如强课题组近期在多孔材料能源存储与转换应用上取得若干新进展,相关文章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
2018年3月14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电池材料理论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夏定国课题组在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在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和阴离子电荷补偿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