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由北京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学生共同设计、建造的低碳节能房屋——“宜所(Etho)”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搭建,为即将在8月份举行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拉开战歌
很多人在北大一待就是一辈子,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习惯了这里的安静祥和,也习惯了尽职尽责于教师这份职业,在北大待了有17年的朱怀球老师走在这个队伍中。他笑称自己是属于站在青年尾巴的“土鳖”派,就是个普通的北大教师。也正是他,担任着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副系主任,同时任职于多个实验室。他,并不普通。
两个月前才加入工学院的邹如强老师,完全称得上学院的新鲜血液。现在的邹老师,是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和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联合聘任的老师,同时担任了研究生教学及新生班主任的工作。在他身上,我们读出了热爱,读出了坚定。
黄迅,2009年回国,加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作为一名30多岁的年轻教师,他有热情,有梦想,有工科人的务实,有年轻人的朝气。谈起热衷的航空航天研究,这位看上去低调平静的年轻老师似乎就燃起了浓郁的热情。因为热爱,而投入,而执着,而坚持奋斗,而甘心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