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课题组在《交叉科学(iScience)》上发表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 MB)——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化学荧光探针——在活细胞单分子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北京大学工学院侯仰龙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低维磁性纳米材料研究,近期报道了一种基于肿瘤微环境“解锁”的具有纳米酶活性的多功能磁性纳米诊疗探针Ag2S@Fe2C-DSPE-PEG-iRGD,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韦小丁研究员课题组基于热力学框架提出了能够描述金属玻璃内禀结构非均匀性演化的力-化学耦合连续介质模型,建立了微观结构演化与宏观塑性流动的关联。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非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研究中揭示了稠环电子受体分子设计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异引发的“蝴蝶效应”,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构建策略,相关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吴晓磊教授课题组围绕能源开采研发了多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微生物稠油技术开发和应用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2020年10月4日,北京大学工学院罗琳课题组在医学影像国际会议MICCAI 2020上发表文章,提出并解决智能病理算法的鲁棒性问题。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任秋实教授课题组在光学相干层析血管造影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最新成果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医学影像领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工学院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谢广明教授课题组在水下集群游动的节能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于2020年10月26日在线发表于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吴晓磊、聂勇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细菌可以通过主动分泌一种新型囊泡,为获取铁元素等胞外营养物质并介导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提供新途径。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任秋实教授课题组在能谱CT多物质分解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果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医学影像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