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活动”成功举行。工学院作为北京大学的主要对接院系之一,迎来日本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24名学生代表来院进行深入参访交流。
作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卢海龙和其同事们勇攀技术高峰,为中国可燃冰开采事业立下赫赫功勋。近日,《光明日报》围绕卢海龙及其团队的工作刊载了特别报道。
2017年8月13日至16日,“中国力学大会—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承办,“第八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HMM-VIII)暨全国力学学术大会力学史与方法论分会场”举行。
最近,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李法新课题组在压电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周期正交的极化方法,将目前最常用的PZT压电陶瓷中的非线性畴变应变变得可逆,实现了约0.6%的超大致动应变,是传统PZT压电陶瓷的4倍。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裴永茂特聘研究员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力学青年科技奖。
2017年8月15日至18日,由北京大学工学院、法国图卢兹大学克莱蒙阿德尔研究所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承办,“中-法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断裂研讨会“成功举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科研“十二五”重大项目“高原飞行人员航空医学综合保障研究”为航空兵部队实现转场高原当日即可升空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双聘教授俞梦孙在该课题研究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近日,工学院院友杨翔荣获由美国物理协会(APS) 颁发的2017年度流体力学Andreas Acrivos 博士论文奖。此奖项表彰了其在博士期间杰出的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以及其对流体力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7月19日,北京大学2017年全国中学生工学暑期课堂结业式在理科教学楼举行,全体学员、辅导员以及特派员到场,工学院副院长王建祥、本科生教务办公室朱若珊、团委书记李钊等出席仪式。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张东晓教授当选为2017年石油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SPE)荣誉会员,为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