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研究。最近,占肖卫与合作者在《自然综述材料》发表邀请综述,系统总结了芳酰亚胺类电子受体和稠环电子受体这两类最具代表性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非富勒烯受体的结构-性能关系,指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近期,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王仁力学讲座”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原河北工业大学校长的高峰教授作为主讲人。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海峰教授与合作者共同发表综述文章 From Precision Synthesis of Block Copolymers to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particles,主要介绍了以嵌段聚合物模板法制备球形纳米粒子,包括普通纳米粒子、空心纳米粒子以及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海峰教授与合作者共同发表综述文章 From Precision Synthesis of Block Copolymers to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particles,主要介绍了以嵌段聚合物模板法制备球形纳米粒子,包括普通纳米粒子、空心纳米粒子以及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戴志飞教授和附属第三医院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高度对称性的Janus药物共轭体,为提高联合化疗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1月5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王仁力学讲座”邀请到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孙茂教授作为主讲人。
1 月 30 日,由 DeepTech深科技主办的 2017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China)颁奖典礼在京举办。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特聘研究员周欢萍入选该榜单,成为35位中国入选者之一。
2017年12月30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建立6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2017年11月6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黄岩谊教授课题组发表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课题组在DNA测序方法上的研究突破。北京大学招生办学生记者对黄教授作了深入采访。
北京大学工学院郭少军团队在燃料电池高性能低铂电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合作成果以“研究通讯”的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